2021年10月21日,受上海雷诺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诺尔”)邀请,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原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主任何继善院士一行到雷诺尔开展技术交流。雷诺尔董事长陈国成先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专家们及雷诺尔技术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交流座谈。
陈国成董事长对何继善院士一行到访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雷诺尔的发展历程、公司产品以及未来规划等情况。
由何继善院士创立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设备可以给地球“做CT”、“做核磁”,能探测深埋于地下8000米深的矿藏资源。这一创新成果,打破了西方在该领域的垄断,使我国在电磁探测装备的研发上,实现了由仿制到自主研发的根本性转变。广域电磁勘探技术装备介入后,很快获得了该矿区3000米深度范围内电阻率的精细分布,首次清晰地揭示了深部控岩控矿构造,为后续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据了解,广域电磁勘探技术及装备在全国成功推广应用,提交页岩气资源量3401.22亿方、地质储量1240亿方,常规油气地质储量1.86亿吨,生物气可采资源量80亿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张大伟院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张大伟院长在会上指出:雷诺尔智能电气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探矿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探矿产业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罗豪甦教授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罗豪甦教授作了《弛豫铁电单晶与传感器研制》专题分享,他表示,磁电型弱磁传感器具有低功耗、高灵敏度高的特点,采用钛合金外壳和自容式工作模式,能够适应深达4500米级磁探测应用要求。突破制约我国海洋磁探用磁场传感器的卡脖子问题,增强我国在这一领域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左-陈建伟博士 中-李国荣教授 右-李丹高工
随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国荣教授作了题为《电子陶瓷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的分享、陈建伟博士作了《矿山安全预警系统全新解决方案》专题分享、上海雷诺尔高工李丹作了《工业互联网在矿山领域的应用》专题分享。
本次座谈会围绕当前绿色能源发展的热点、难点及应用问题,深入探讨已取得的原创性成果,各方力量将持续深度合作,加快突破现存探矿技术与装备发展瓶颈,探索产学研深度战略合作机制,搭建资源对接合作平台,加快智能电气在探矿产业领域的应用,助推“工业互联网+探矿”产业快速发展。
2964 赞 316 评论 0
我有话说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